您的位置  陕西新闻  国内

不“打”不相识!这群人因一锅辣菜成为了公益伙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上海气温连连跌破零下,但家住玉兰居民区的老人们却收到了不少温暖,围巾、帽子、手套,一针一线都是玉兰编织小组成员们的关怀。作为玉兰新上海团队联合会成员,玉兰编织小组一直心系社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经常为高龄老人奉献爱心。

新上海团队联合会经过了三次改良升级,成为了团队联合会公益基地,更是第一批通过成为上海市公益基地。

1.0版本 新上海港湾俱乐部

新上海港湾俱乐部的成立,可以用“不打不相识”来形容。玉兰村居民区的来沪人员数量几乎占小区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是老小区,许多空间都是共用的,常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发生摩擦。

有一户来沪人员喜爱吃辣,在用完公共厨房后因味道呛人与其他住户产生了摩擦,于是几位来沪人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调节。由此事件后,居委工作人员便留心挑选了几位热心的来沪人员代表,在2013年成立了“玉兰村居民区新上海港湾俱乐部”,为来沪人员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的平台。

新上海港湾俱乐部结合来沪人员特长和特点,成立了消防安全巡逻、计划生育宣传、青年志愿者服务以及为社区孤老服务四支来沪人员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热心,在社区中为居民们提供服务。同时,还定期开展学上海话、读书读报等俱乐部活动,帮助他们融入社区,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收获对社区的归属感。

2.0版本 新上海团队联合会

2016年,玉兰村居民区在新上海港湾俱乐部的基础上,融合了社区内10支文体团队和12支社区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玉兰村居民区新上海团队联合会”。在正式成立团队联合会后,一批青年志愿者站了出来,他们大多都是从事维修技术工作的来沪人员,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居民们修理家中损坏的电器等物品。

团队间的融合使得社区内的新上海人们更好地和社区居民们“打成一片”,融入社区。玉兰居民区书记许晓英告诉周到君,社区里有一位新上海人朱老师,他自己擅长园艺,经常会拿出自家的小绿植教居民们种植知识。2019年,朱老师曾在别处租房搬离玉兰居民区,结果没过几个月又重新搬回来居住。他说,在玉兰有一种归属感,总觉得别处都不是自己的家。

随着融合与交流变多,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文艺活动在团队中举办。每年的雷锋日,新上海团队联合会更是会举办公益节,结合睦邻微公益项目认领、完成公益项目。

3.0版本 新上海团队联合会公益基地

在2017年,新上海团队联合会又进行了升级,成为新上海团队联合会公益基地!除去原有的文体团队和志愿者团队,还纳入了社区单位、共建单位。在“惠公益”睦邻微公益项目中,公益基地的成员单位共认领了近20项社区公益小项目,覆盖了社区母婴、亲子、青少年、成年人以及楼组自治等,受益人数达到2500人。

2019年,玉兰村居民区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志愿者岗位进行梳理分配,设立具有玉兰村特色的“一点公益”志愿者项目清单,清单中包含了15项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岗位,团队成员和社区单位将通过举办公益节对这些公益岗位进行认领。

从新上海港湾俱乐部

到新上海团队联合会

后来又成立了新上海团队联合会公益基地

玉兰的这只队伍开枝散叶、越发壮大

他们在社区这个小范围内实现了“海纳百川”

更在帮助新上海人融入社区的同时

带领他们一起做好公益、服务社区

为他们点赞!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廖荩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