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

关注!安康汉调二黄戏曲亮相央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元旦伊始(1月1日)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

2021年新年戏曲晚会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

其中就有

由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及

湖北武汉等五地专业院团

联袂演绎的汉剧《龙凤呈祥》

在该选段中

安康青年演员陈珊精彩亮相

这也是

安康汉调二黄演员首登央视舞台

接下来就带大家走近

汉调二黄

  • 汉调二黄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二黄因它是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解放初期,为与皮黄系统各剧种通用名称相统一,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

汉调二黄音乐唱腔,与皮黄系统各剧种基本相同,以“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干,帮与京剧接近。其二黄由来,据安康汉调艺人世代流传,是在本地土调“黄腔”基础上受南北曲与兄弟剧种的影响发展演变而成。而所谓“黄腔”,在陕南三共本属“出格”、“变调”之意。如此,则“二黄”也许是西秦腔在陕需的“变调”之意。在汉水流域,旧有“一清二黄三月(两湖写作“越”)调,梆子跟上胡吵闹“之说。二黄名称或与此相应。至于有人写“黄”为“簧”,是否因原来曾用笛和唢呐伴奏,尚待查考决定。

汉调二黄的剧目丰富多彩,在艺人中久有“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得”之称。除了衰落期间大量遗失以外,仅现所知有传统剧目一千四、五百本之多。其中抄录存本者达九百三十七个整体戏和折子戏。取材范围从上古传说到明清故事,活像是一部“中国通史演义”。

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推出多项有力举措保护和传承汉调二黄,规范管理,建设专业队伍;选拔小演员,练好童子功;调动社会有效力量,积极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同时,不断丰富公共文化建设内容,持续创作、演出老百姓爱看的好作品,切实让汉调二黄成为安康响亮的文化名片。

说起选拔小演员、练好童子功

2018年,新华社记者

以《汉调二黄有后人》为题

对安康汉调二黄进行了报道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汉调二黄

安康市自2013年起

成立汉调二黄“童子班”

为选拔出的小学员提供专业和文化课程

在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和

演员老师的悉心培育下

“童子班”学员 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技艺日臻成熟

排演多出传统剧目

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青年演员陈珊(中)在练功房向“童子班”学员示范剧目中的动作。

“童子班”学员在练功房内练习翻跟头。

汉调二黄国家级传承人王发芸(中)在向“童子班”学员示范剧目中的动作。

“童子班”学员在安康汉江大剧院内排练传统剧目《拾玉镯》。

在安康汉江大剧院内,“童子班”学员在老师惠桂芝(右一)的指导下排练。

“童子班”特聘的武戏老师、河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向国(后排右)在练功房内与学员们观看教学片。

“童子班”学员在练功房内观摩同学排练。

“童子班”学员在练功房内排练传统剧目。

未来,这些小学员们将承担起

汉调二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

为汉调二黄亮相央视舞台点赞

你我共同关注

安康非遗文化未来会更好

安康新闻网综合:新华社 邵瑞、汉滨融媒、通讯员 周亭松

审核:谭西丨责编:许安 丨编辑:杨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北京北京下载
  • 编辑:孙世力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