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化生活  文化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各个年龄段体检最该查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各个年龄段体检最该查什么?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4 亿中国公民中约3.5亿人每年接受体检,其中一半以上都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并治愈。但是,面对几十种检查、上百个指标……不查不放心,查多了钱包又放心不下。

体检项目怎么选?各个年龄段体检最该查什么?今天这篇文章给您答案!

20岁查传染病

项目:肝功五项、血常规、胸部x光

20来岁,身体各项功能包括抵抗力最佳,不用体检?并不是!

出生的时候会注射多种疫苗,这些常规疫苗大多并非终身免疫。到了20多岁,人体内抗体很可能已经低于正常防御水平。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补种疫苗,身体就会处于无保护的危险状态。

此外,20多岁的年轻人刚毕业走上社会,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各种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几率就增加,再加上年轻人处于性活跃期,所以感染性病等各种传染病的机会也就大了。

专家建议

建议20多岁的年轻人体检时,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比如肝功五项和血常规;

还要注重胸部X光的检查,因为肺结核在年轻人中也很多见。

30岁查血糖

项目: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

30岁关注血糖是不是有点早了?

不早!现在人相比从前普遍“吃得多、动得少”,加上忙于事业,应酬多,压力大,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人在30几岁发病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检出率很高。

专家建议

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检查,而且不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因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

大部分年轻人体检空腹时测血糖没问题,但餐后血糖却很高。所以应该同时查一次餐后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试验。

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更加准确。

40岁查心脏

项目:心电图、血脂、血压、心脏检查、心血管检查

以前人们认为到了五六十岁再关注心脏健康也来得及,现在40岁就得开始关注心脏。

心脑血管病年轻化,40来岁的人英年早逝早已不是新闻。如果心脏问题不能早发现早诊治,突然出现急性心梗、冠心病时,其猝死率反而比习惯了防范未然的老年人更高。

专家建议

人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老化,弹性大不如前,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

建议该年龄段人群每年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压等指标。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检查、冠脉造影等具体筛查项目要根据不同病情来决定,可咨询专科医生。

50岁查骨和肠

项目:骨密度检查、大便常规、肠镜、胃镜

到了50岁,女性一般刚刚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钙流失增加,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50岁的人,如果出现浑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患有骨质疏松症了。

除了骨骼,50岁的人还应关注肠道健康。在做肠道体检时,要更加注意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

专家建议

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普通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

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则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

60岁以上全面查

项目:除以上外,查听力、查眼底

60岁是老年生活的开始,这个年龄的老人应该展开全面体检,而不再是有所侧重地检查。

另外,老人由于血管老化脆弱,出现暴聋、暴盲的情况也很多见,多与耳和眼的供血血管突然栓塞有关。

专家建议

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肾损害、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

查眼底,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还可以反映脑动脉是否硬化。

体检前做这6件事情

会影响体检结果

患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但体检前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体检前可咨询专业医生,适时调整。一般来说,以下五类药物会影响体检的准确性:

退热药,影响肝功能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可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最好提前一天遵医嘱停止服用。

② 抗生素,影响尿检结果

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在尿中可能形成结晶,影响尿常规的指标。建议提前一天遵医嘱停止服用。

③ 维生素C,血糖结果偏低

建议平时经常服用维生素C的人,体检前2-3天暂时停用。

④ 止痛药,影响尿检结果

咖啡因、吲哚美辛等止痛药,可能导致血、尿中的淀粉酶、尿蛋白含量升高,影响尿检结果。这类药也需在体检前一天停止服用。

⑤ 降压药,影响电解质结果

降压药中的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呋塞米等药有保钠排钾作用,可能对钾、钠等化验结果有影响。建议口服此类降压药的患者,不能自行停服,经过医生允许后可在体检抽血、留尿标本后补服。

⑥ 其他生活习惯也会影响体检结果

此外,受检者在体检前1-2天还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避免吃得过甜、过咸、过于油腻,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饮酒,体检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禁食禁水,保证充足的睡眠。

体检查出这9种病,

其实基本不用治!纯属自己吓自己…

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治疗,只是名字听起来吓人。非要治?那就是瞎花钱!

1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 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李志辉介绍,就算是甲状腺癌,大多数也是很“温柔”的, 生长很缓慢,可以几年、十年潜伏在人体内,也 相对稳定、听话。甚至部分低危险组的患者, 可以长期观察而不需手术。

2、宫颈糜烂

只是名字吓人

要怪就怪这个医学词语太吓人,“糜烂”一词给人很不好的联想,还容易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只是医学史上一个命名的大失误。

如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正式取消,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在女性的一生中,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两种上皮覆盖区域会发生动态变化。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李乔介绍“宫颈糜烂”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结果来进一步判断,如果细胞学和HPV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就无需特殊处理了。

3、子宫肌瘤

5cm以下一般相安无事

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即每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中招。“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

据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王薇介绍,如果近绝经期、肌瘤较小、没有症状,已经妊娠且肌瘤没有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 可以观察等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

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 若肌瘤直径 ≥ 4 cm,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4、肝脏钙化灶

一般无需治疗

肝内钙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钙盐沉积形成。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刘畅医生介绍,肝脏钙化灶既不会自行消退,也很少继续发展, 一般没有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所以无需治疗。

但有的钙化灶靠近肝内胆管,超声检查时容易和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就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MRCP鉴别。

5、骨刺

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大多数人常常会把它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其实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

骨刺就是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骨刺会长在各种地方,比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处。

如果只是体检发现的骨刺,生活中并无不适症状,不痛不难受,就不用紧张。但如果因为骨刺,引起了 骨性关节炎,那就需要进一步治疗。

6、乳腺增生

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性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治好增生”?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都是:不用治疗。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陈洁医生介绍,乳腺增生 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不会导致乳腺癌。

乳腺增生常见于20多岁并且没有生育过的女性以及处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这两个时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乳房会有疼痛,有时会摸到一些包块,有时乳房会变大等,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7、盆腔积液

3厘米以下不用治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全是实心的组织,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张颐介绍,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 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 3cm 也不必大惊小怪。

8、单纯性肝囊肿

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以为得了肝癌一样绝望,其实大可不必。

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彭伟医生介绍,体检查出肝囊肿,大多不用担心。绝大部分肝囊肿是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的, 只需要定期随诊观察。

仅有一小部分人需要手术,其中包括:囊肿直径>8.0cm并有临床症状;囊肿合并出血、感染;囊肿无法与肝胆管腺瘤鉴别;多囊肝病导致门脉高压及功能损害者。

9、心脏早博

没症状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认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其实,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剑雄介绍,早搏一般是良性的,大多数的早搏不会引发心脏病, 偶尔出现心慌或者心脏“咯噔一下”,不用太过紧张。

但如果经常有类似不适,还是尽快去医院的心内科咨询下医生比较好。

把这份体检重点告诉给你最关心的人吧,

又到体检季

希望每个人的体检单都是健康满分!

本文综合自:

  • 健康时报《体检十年一关卡》
  • 三甲传真、成都商报四川名医《体检查出这9种病,医生:其实基本不用治!纯属自己吓自己…》
  • 辽宁掌上健康、沈阳晚报、沈报融媒《带父母体检该查啥?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

来源: 骨科大夫

来源:陕师大体院研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