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宝鸡

历史上尽忠守节的宝鸡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中国文化中,从没有哪一个词,能像这个词一样受人尊重,能像这个词一样令人仰望,这就是——气节。虽然对于气节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有气节的人。
    字典中对于气节的解释很简单: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纵观历史可以看出,气节,来自于儒家学说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欣喜,来自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拓展,来自于“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的升华。回望历史,牧羊的苏武、过零丁洋的文天祥、创楚辞的屈原、沙场点兵的辛弃疾等等,皆是有气节之人,而我们脚下的沃土,也培养出不少有气节的宝鸡人。
气节之人  周已有之
《诗经·黄鸟》中有这样的描述: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
    这首《黄鸟》,描写秦穆公死时,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其中包括子车氏的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三兄弟。《左传·文公六年》中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后来《黄鸟》被收入《诗经》中,得以流传至今。诗以黄鸟止于棘树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车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这样的勇士临穴也“惴惴其栗”,可见当时殡葬制度的残酷。
    子车姓出自于东周秦国,据考证其源于嬴姓。秦穆公时,秦国的势力范围就在今天的宝鸡附近,所以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三人应为宝鸡人。
    那么,他们三兄弟为何被称为“秦之良”呢?
    据史料记载,秦穆公继位之后,任用了百里奚、蹇叔、丕豹等贤臣,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晋国,并协助姬重耳回到晋国夺取王位。不过,在周襄王二十五年的“崤山之战”中,秦国败于晋军,秦穆公被迫转向西方发展,而这正是“三良”的建议。之后,秦穆公力挫位于函谷关以西的蜀国和其他诸侯国,成功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为秦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  马腾留名
    在三国时期那个政治、文化、军事、医药人才辈出的时代,马腾这个名字并不耀眼,不过他有一个厉害的先祖叫马援,开疆扩土十分荣耀,他还有一个让曹操直呼“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儿子马超,在将星闪耀的三国时期,为自己争了一份光彩。
    马腾,也是一个军阀,扶风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不过青年时期的马腾,是一个贫困潦倒的人,经常从山中砍伐木材,背到城里去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历史记载,马腾身高达一米八五,面鼻雄异而性格贤厚,周围人都很敬佩他。先不说其他,如果光从外貌来看,马腾就是一个讲义气、讲正气、不畏权贵的人,当然,最终是因为他的性格,让他有气节而留名史册。
    看过电视版《三国演义》的人估计都还记得,当时汉献帝将“诛杀曹操”的密诏夹在自己的腰带中,交给了董承,董承拿到密诏后,和马腾、刘备等人抱头痛哭,发誓要“铲除曹贼。”建安五年,董承、刘备、马腾、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除去曹操的办法,可是,因为与董承侍妾暗处私语,而被董承毒打的家奴秦庆童心怀不满,得知几人的密谋后向曹操密告,结果曹操没事,董承一干人等却被杀害,“衣带诏”事件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还好马腾聪明,逃回凉州拥兵自重。
    不过,“为汉室灭曹贼”的理想并为终止。
    不久,曹操以给马腾升官为由,召马腾入京。在当时,不入京是逆命,入京是送命,马腾综合各人意见,还是决定入京。于是马腾和二子、三子以及侄子马岱带领五千兵马在许昌二十里扎营。曹操派黄奎接待马腾,打算诱捕。哪知黄奎痛恨曹操已久,与马腾饮宴时商定,请曹操巡察兵营,乘机诛杀。
    古人说喝酒误事,这句话此时特别合适。
    黄奎因喝醉就先回府休息,他的爱妾春香知道黄奎要同马腾杀曹操后,告诉了和自己私通的苗泽,苗泽认为这是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便乘夜通知了曹操。翌日,曹操分派将领四面包围,将马腾和西凉兵重重围困,马腾和黄奎被擒。
    史载,建安十六年,马腾入朝为卫尉。同年,其子马超起兵抗拒曹操。次年,马腾与其二子皆为曹操所杀,夷灭三族。
    需要补充的是,曹操认为苗泽是个不义之人,先于马腾之前就杀了他。
唐臣秀实  宁死不降
    每次说到唐朝,我们都喜欢用“盛唐”这个词语。其实,在经济繁荣、政治开明、万国来朝的唐朝,一直如影随形的,还有不少反叛和兵变。《旧唐书》曾记载:天地否闭,反逆乱常。禄山犯阙,朱泚称皇。贼巢陵突,群竖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足见唐时乱象,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有气节的人才得以从中脱颖而出,为后世所景仰。
    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泾原兵变时,当庭勃然而起,以笏板击朱泚,旋即被杀。朝野赞叹:自古殁身以卫社稷者,无有如秀实之贤。
    这段历史的主人,叫段秀实,今千阳人。史书对他的评价是:读经史,稍长习武,言辞谦恭,朴实稳重,沉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只看评价,就知道段秀实是个干大事的人,确实,他做到了。
    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天宝四年,
段秀实跟随马灵察讨伐护密,作战勇敢而且屡出奇谋,被授予安西府别将。期间一件事情,足可以看出段秀实的性格。
    天宝十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举兵包围怛逻斯,后来阿拔斯的援军前来救援,高仙芝的军队战败,军官们的心情都低落。夜里段秀实听到副将李嗣业想要投诚的话,段秀实因而大声斥责他说:“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红,非仁也;军败而求免,非丈夫也。”李嗣业听到之后感觉很惭愧,便与段秀实一起收拾整理战败的部队,重新整军。由此可以看出,段秀实是一位宁死不屈的人,在他总揽西北军政期间,吐蕃不敢犯境,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因杨炎进谗,段秀实被贬为司农卿,调回长安。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调回长安,段秀实丢掉了性命,却成就了身后名。
    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僭位称帝,占据长安。因为段秀实之前曾担任过泾原节度使,所以朱泚天真地以为段秀实是可以争取的对象,便召他和源休来谋议称帝的事情,哪知道,段秀实去的时候,一身戎装,当他们谈到朱泚称帝时,段秀实勃然大怒,大骂朱泚狂贼,夺过朱泚的象笏猛击其额头。朱泚被打得血流污面,只能从地下匍匐逃走。这时段秀实大喊:“我不同反,胡不速杀我!”最后被朱泚的士卫用乱刀砍死。
    段秀实这种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凛然之气激励着后人,努力追求光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南宋文天祥作过一首《正气歌》,颂扬了许多历史上仁人志士。其中“击贼笏”指的就是段秀实以笏击朱泚之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