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咸阳

咸阳经济发展报告 让件件实事惠及民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让件件实事惠及民众——2013年咸阳经济发展报告之民生篇
  2013年,我市财政民生总支出215.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1.08%,全年新增财力的81.15%用于民生支出。“坚决落实‘两个80%’的硬指标,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富民惠民政策。”——市委六届七次全体会议对民生工作提出的刚性要求圆满完成。

  去年,我市把利民惠民作为出发点,大兴惠民之举,民生为先成为全市上下共筑“咸阳梦”的坚实保障。

  公共事业构筑了幸福基石

  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是我市民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助于提升全市民众的精神风貌,构筑幸福的基石。

  一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始终以实现“双高双普”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发展大职教为突破,以促进内涵发展为保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共建成16所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共创建省级示范高中4所,省标准化高中32所,高考一本、二本分别上线7721人、18201人,较2012年分别增加935人、640人。全年免收、发放各类补助资金等12.03亿元,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共覆盖全市1599所学校,39.24万名学生受益。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六年连创新高、七年持续提升的历史最好成绩的同时,我市积极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政方针和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项目的投资,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医疗卫生改革正在大刀阔斧进行。

  2013年,全市筹集新农合基金14.2亿元,参合农民387.6万人,截至11月底,共为802.07万人次补偿医药费13.38亿元。各医疗机构累计共网采药品4.7亿元,直接为群众让利6979万元。市中心医院儿科临床基地、11个镇卫生院和4个县级急救中心等一批卫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教育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社会公共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各类保障提升了幸福指数

  2013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并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人群的全覆盖。据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45.5万人,参保率99.5%。

  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在保障普通民众生活的同时,也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福音”。

  去年,全市认真实践“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努力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大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各项工作保持平稳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农村幸福院211个,县级中心敬老院12个;为城市、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5.3亿元,发放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金9349.5万元,救助84097人,临时救助4355户;为全市70岁以上老人按时发放高龄津贴2.64亿元。发放抚恤补助2.12亿元,优待金7685万元。

  “马上有房”是今年流行的热门网络用语,体现低收入群体对“人人有房住”的渴求,但这也正是长久以来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对低收入家庭保持的一贯诚恳态度。

  据统计,去年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项目64个29304套,其中廉租住房3870套,经济适用房4502套,公租房4051套,限价商品房9084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995户,林业棚户区改造1802户。基本建成47219套,竣工28546套,累计入住49957户,年度完成投资59亿元。

  一年来,我市在社会保障工作上取得可喜成绩,大手笔投资、大精力投入换来的不仅仅只是一组数字,更多的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农村工作拓宽了幸福之路

  去年,我市扶贫工作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大力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贫困群众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稳步减少。

  全年全市启动建设146个整村推进项目村,解决了10.8万人行路难以及1.2万人饮水难问题;建设搬迁房屋24.7万平方米,2996户12321人进行扶贫移民搬迁,其中398户已入住新居。投放小额扶贫贷款1.2亿元,扶持7786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有12.33万人实现脱贫。

  此外,由市农业局牵头、多部门联合承办的包括“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主导产业富民工程”、“推进气象服务‘三农’体系建设”等在内的我市为农村和农民办的20件实事,涵盖主导产业富民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园林化、农村水利、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保障等涉及“三农”工作的20个方面50个项目(工程),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惠及群众医、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切身利益。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完成,部分任务超额完成,效果良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勾勒出了一幅幅壮阔的民生画卷,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本报记者 郑苗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