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延安

延安归来话青年2016年5月25日热血青年奔赴延安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狂飚诗人柯仲平在他的名诗《延安与中国青年》中纵情记述:“青年,中国青年,延安吃的小米饭,延安穿的麻草鞋,为什么你要爱延安?青年回答: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饭,不能到前方去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的青年……”这里的“不怕”与“怕”,生动诠注了当年那些青年的理想和担当,进而他们的青春在灵与肉、血与火的交融中绽放出璀璨的。

    与祖国共命运,这不是大话、空话,而是一句大实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祖国的前途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青年者,国家之魂。”当年青年,奔赴延安,救国也即救了自己、救了小家。青年人好梦想、有个人设计,非常可贵,但个人再牛,也和国家筋骨相连,休戚与共。没有国家的前途就没有青年个人的前途。离开了国家,再美好的梦想,也是空中楼阁,难成气候。中国梦包括青年个人梦。为中国梦所忙,就是为个人梦所劳。要胸装家国情怀,永葆家国情结,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青年越来越多,他们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务实笃实,日复一日,功不唐捐,民族复兴的伟业,才有望早日实现。

    (作者系江苏省党校第9期师职干部培训班)

    向坚定要出息。当年进入延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上非常,通常要十天半月,有的要半年才到。漫画家华君武从上海转道,再至西安、延安,整整走了3个月。在抗大开学的时候说,你们已经经历了一次,从五湖四海来到延安,历经千辛万苦,没有坚定的,你们是到不了这里来上课的。仅一个进入延安,就足以让我们对那时的青年肃然起敬。个中的坚定、执著,非今人难以想象。事业因坚定而成功,人生因执著而辉煌。前进的道上,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总是有着荆棘、坎坷、激流、险滩,它要求我们勇敢面对,顽强前行,甚或包括住各种挫折失败的打击。青年与阳光同语,与活力同在,但工作生活难免难以和歌唱得美妙相统一。特别是当下,尤其是刚踏入社会的青年,面对无处不在的观念碰撞、无处没有的利益竞争、无处不有的压力山大,倘若没有一点定力、坚守和执著,是难以走到“延安”的。总是骨感的现实要求青年,既要看到现实的美好,也要把现实当基石。说:“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坚定的人。” 坚定、执著,应该成为青年人的别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仅供读者参考,请自行核实有关内容。】

    跟前进。国务院原副总理生前回忆,当年投奔延安的她明白,要抗日,要寻求民族,就应该跟走。我们今天的心中始终还要有一个“延安”,要在向“延安”看齐,跟“延安”前进中书写新时代青年最新最美的篇章。这个“延安”就是永远的,这个向“延安”看齐,就是始终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向看齐,向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看齐,向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看齐。1945年,陈毅挥笔作的《七大开幕》诗中说:“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今天之中国,“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跟着走,就能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就可以不负青春年华,无愧于时代对我们青年的希冀和重托。

    到延安去,到那边去,到那儿去。这是上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中华大地最响亮的声音。于是,在通往延安的崎岖遥远而艰险的道上,出现了一拨又一拨人。这些人,有从日本鬼子占领区来的,有从区来的;有从大城市来的,有从偏远乡村来的;有富裕家庭的,有贫苦人家的,还有的是从国外辗转回来的华侨。在这些人中,最多最抢眼的要数年轻人了。史载,当时到延安的青年,从1937年到1941年,总数达4万人,且大都是读过书的,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风华正茂、热血贲张、澎湃。

    延安有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延安有主张抗日救国的中国人,有英明正确领导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中央。“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到延安去,就是到进步力量那边去,就是追逐救国梦、就是实现报国梦,就是谋求昂扬向上的人生。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歌唱延安》中写道:“在青年们的嘴里、耳里、想象里、回忆里,延安像一支崇高的名曲的开端,响着洪亮的动人的音调。”

    在那个日寇、国破不国、的年代,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自己家庭及个人前途命运关联深度的理解真是切肤之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幸,即家之不幸,民之遭殃。怎么办?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下,万千热血青年,冲破层层,迎着重重,奔赴圣地延安。

    延安,原本只是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小镇,数百年来,贫瘠、封闭、落后,了无生机。北宋范仲淹曾于此发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的长叹。但在当年,这里却是无数中国人特别是青年着迷神往的地方。

    习总在安徽视察时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从来都是被委以重任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重任。当下中国,由昔日的救亡梦、翻身梦,正阔步行走于兴国梦、强国梦的阳关大道上。这是和平安宁下的逐梦,没有了森的恐惧,没有了的,有的更多的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多方利益的交错、多种价值观的交锋,在这个时空生态下,还怎么担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重任?巍峨的延安宝塔山告诉我们,当年奔赴延安的青年用燃烧的青春启迪我们:与祖国共命运、向坚定要出息、跟前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