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延安

窑居道情黄土画村 延川文安驿古镇城乡发展探索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6-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农村建设带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开始向古村落(遗址)保护走来。如何正确处理好古村落(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使优秀的区域文化特色得以保留和传扬?如何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陕旅集团在文安驿古镇保护利用项目上的所作所为给出了答案。

  在延川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3月28日,顺利举行了旨在让文安驿古镇“活”起来的“文安驿古镇保护利用项目三方合作签约暨开工仪式”。此项目从一开始就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重,做到适度开发利用与修缮保护永续相结合,将古镇保护纳入到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格局中,让文安驿古镇及其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城市化浪潮中独辟蹊径以自己独有的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息繁衍,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乡村标本探索与实践之路。

    驿站文化马背上的文安驿

  公元537年,即西魏大统三年,置文安郡,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从地名上这个“驿”字可以看出,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具有悠久的驿站文化。据《史记》记载,在秦代的时候,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就经过文安驿。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场所,也是官员和军事情报人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中国的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西魏大统三年(537年),置文安郡,即为今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明代始设驿站,是当时重要的一站。古人云:“乾像天,天行健,故为马”。马代表进步,代表奋起,也代表人才,人类的历史就是从马背上走过来的。文安驿作为古代重要的驿站,它的驿站文化也是从马背上开始的。

  静默存在特色文化引关注

  曾经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文安驿,没有被物欲夹裹下的商业文明蹂躏,而是像个智者一样,安安静静地甘愿被疏远、被冷落,孤独而骄傲地存在着。

  来到文安驿,乍一看,以为是“无人区”,老窑洞残破、乱杂,城墙、围墙倒塌,和陕北其他荒废的村子并无二致。偌大的黄土高原之上,除了风中摇曳的杂草和偶尔在街道行走的留守儿童、老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但文安驿毕竟是曾经繁华过的驿站,村巷肌理仍然明显,格局亦然。这一切引起了延川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也得到了曾多次成功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的陕旅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注。

  为了保护文安驿的多元文化和窑洞群落,传承民俗文化精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陕旅集团和延川县人民政府携手共同开发文安驿古镇保护利用项目,该项目保持古村落原有肌理,以文安驿站为核心,以原生村民社区为延伸,以地域特色文化为魂,立足古村镇风貌保护,着力表现千年驿站文化、知青文化、传统民

  俗文化等,丰富村域产业结构,将文安驿打造为集精品住宿、特色餐饮、主题文化展示和人文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文化体验项目。

  在诸多论证会上,无论是专家还是企业、政府官员,均一致认为,文安驿因其所具有的悠久历史、特殊的地域风貌,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共同构成了陕北粗犷又不失细腻、物质贫瘠却精神丰富的特殊气质。文安驿的人文旅游价值在于它的历史性,不管窑洞文化、驿站文化、知青文化还是民俗文化,都因为其历史意义才有了吸引力,所以开发中一方面要保护现有历史遗存、维持原貌,另一方面要修新如旧,保证新老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不突兀、不做作、不伪建,彰显出多元的文化,提升其价值。

 

   民俗文化古镇的别样风情

  从商代到周代近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陕北黄土高原一直处在动荡之中,经过多次大的反复,最终以较为固定的形式存在了下来,也由此形成了一种多元体文化结构,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后所产生的合成文化,即为特殊的民俗文化,如高亢嘹亮的信天游、陕北道情,铿锵奔放的腰鼓,变化多端的剪纸、石雕等极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并一个个登上国际舞台,受到万众瞩目。

  其中,最被国内外艺术家及学者称道的便是高凤莲老人的剪纸。她一生创作多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展览机构及博物馆收藏。她的剪纸作品从远古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现实中的农家生活、生产劳动、民族风情,包括大柳树下的谈情说爱,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有专家说道:她在龙的身上装饰鸟、凤;在凤的身上装饰鱼、龙,以誉通天通地生生不息。她的剪纸是活的有生命的动植物符号,不是乏味的哲学图解,而是哲学艺术形象创造。

  文安驿古镇保护利用项目,通过色彩运用、诸多传统劳作工具、生活器具的摆放以及日常生活与节庆场景的重现,结合表演与参与性活动,充分展现陕北地域文化的多彩魅力,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别样风情。

   乡村标本统筹发展的探索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是现代人无法更改也无法超越的。惟有历史地传承、有机地融汇,既注重对古村落(遗址)的活态传承,又防止过度的开发,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才能按照它自己的方式生息繁衍。文安驿古镇保护利用项目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依据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原则,在保护原有遗址、遗迹不被破坏的情况下,适时挖掘并充实其内涵,为文安驿古镇的发展注入血液和灵魂。尊重历史脉络,延续传统肌理,融入山形地貌,空间错落有致,综合考量文脉、地情、市场等诸多因素,文安驿保护利用项目将其发展定位为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创作及写生基地,融于生活、根植本土的陕北民俗旅游基地,“外来”与“本土”渗透相融,和谐共生。文安驿的旅游开发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结合,与城镇化结合,与现代服务业结合,与美术产业发展结合,与交通改善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与文物保护结合,设施配套、功能提升,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最终促进延川县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此外,传统的农村聚落,在原有肌理、风貌基础上进行设施完善与景观整治,优化乡村社区环境;引入主题驿栈,与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相结合,集住宿、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利用现代泄洪沟通过疏导沟道、绿化美化形成功能性与美观性兼顾的带状空间。文安驿保护与利用项目很好的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移民、拆迁、就地居民化、离土不离乡等问题,将成为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示范。

  文安驿位于延川县中部,是太原——西安——内蒙古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210国道和即将开通的延延高速公路串接延安、文安驿和黄河,届时将会给文安驿古镇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古村落遗址、主题雕塑、错落有致的窑洞驿栈、特色餐厅,主题突出的知青博物馆、驿站博物馆,以及人行道上的青石板……古朴幽静,一步一景处处入画,古老和现代交错融合,历史和梦想相融共生。游客置身其间,或观、或憩、或听、或游,写意书画人生,感受古驿站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