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中

探寻汉中没落山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6-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初闻铁瓦寨,是前几年在大河坝沙坪村一友人家玩耍时听他父亲说起的,老叔七十多岁,精神矍铄,特别健谈,给我们讲起了很多关于铁瓦寨的故事,让人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佛坪地名故事》正式出版发行,我读过本土文豪黄文庆老师关于对铁瓦寨的描述,更是激起了想亲自前往,实地探寻寨子的欲望。但听当地好多人说去那里的道路非常陡峭且遥远,一个单趟需要徒步两三个小时,全是上山毛路,有些踌躇不前,一直下不了决心。

又一个周末,风和日丽,阴转多云,好友老吴一大早便约我今天去探秘铁瓦寨,我本向往已久,很想一探究竟,揭开他那神秘的面纱。于是欣然应允,快速做好准备,一行五人驱车前往。

约一个小时,汽车很快穿过沙坪,来到高桥,我们边走边问,沿着蜿蜒盘旋的通村水泥路缓慢前行,到达高桥村最高的一户人家。前面再无车路可走,只好将车停在那家院场。这家有五六间土胚房,呈折尺行,背靠大山,面朝沟底,红瓦和青瓦相间,显得格外醒目。从屋里走出两位老人,询问后得知该户姓唐,两位老人都已年满八旬,儿女都搬迁至镇上移民点,只有他和老伴舍不得老屋,一直坚守于此。可能是很少有人来访的缘故,他们对我们特别热情,让座倒水,并给我们指了上山的路线。

顺着唐叔的指引,我们从田坎横穿而过,沿着一块荒地上行,地里杂草丛生,野花遍地。几块硕大的山石形态各异,怪石嶙峋,有的像乌龟探头,有的像石猴子望月,有的像天鹅抱蛋,显得格外显眼。上山的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向山顶延伸。路边布满了荆棘,林木茂密。树丛中,八月瓜、野李子、猕猴桃随处可见。我们顶着烈日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座铁塔,个个已气喘吁吁,在塔下稍作休息。

片刻功夫,我们继续披荆斩棘,艰难爬行。路上,看到了两块开口石,并列直立,形成了天然的山门。中间的豁口只能容一人通行,我们想象着这里可能是当年土匪们的上马石。我们在这里停顿、拍照,继续爬行,来到了第一个山梁。

山梁上,道路相对平整,两旁长满了大叶泡、铁甲树、马尾松,枝繁叶茂,粗壮的树干上布满了苍老的树壳和青苔,一看就知道这全是百年老树。大树下多巨石,我们寻一块天然石桌下围坐小憩,补充食物。

待体力恢复后,继续向上爬。山路尽管陡峭,但好在树木茂密,绿树成荫,甚是凉爽。树林尽头,又出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几乎看不到路。见此情景,有人已打起了退堂鼓,老吴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鼓动着大家不能半途而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一向喜欢逞英雄的我,在路边捡了根木棒,一马当先带着大家在竹林中,扒开一条通道,来到了又一个山梁。我们顺着山梁努力寻找着似有似无的毛路,艰难前行。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上山的毛路狭窄陡峭,大伙儿汗流浃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又有人即将要放弃之时,突然老吴大叫着:“那不是寨门?多好的石条!”。我们寻声望去,果然在不远处的山峁上,一个条石砌成的寨门呈现在眼前。瞬间,我们兴奋不已,忘记了一路的劳累,三步并作两步一口气冲到寨门处。

我们驻足观看,这寨门高足有2米,宽约1.8米,五六米深,有立柱,有横梁,全是用很规则的石条垒成。看起来坚不可摧,站在寨门口面向山下,只觉得这里险峻无比,易守难攻,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兴奋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用手抚摸着石条,感叹不已。“土匪中一定不乏工艺精湛的石匠”,我喃喃自语道。我们穿过寨门,爬上寨门顶,注目远眺,情不自禁的大声吆喝着,呼喊声悠远绵长,余音绕梁。

进入寨门,我们双目圆睁,环顾四周,努力搜寻着寨子的遗迹。寨子顺着山梁修建而成,向南北延伸,东西两边砌着整齐的石头墙,石墙外面是笔陡的山坡和溜石皮,连野兽也很难爬上来。右手的草坪上,散落着许多瓦片。顾名思义,铁瓦寨因瓦而得名,我们好奇的捡起瓦片,抚摸着,端详着,摆弄着。这些瓦是陶制品,铁青色,一尺长,呈圆弧形,上面有小孔,像庙宇里盖的瓦。左边也有个很大的草坪,百十号人整队操练应该没有问题。我们继续前行,顺着断垣残壁努力搜寻着当年的大帐、厨房、仓库、囚牢,眼前恍惚出现了呼赞赞为首的土匪们在寨子里操练军队,比武竞技,站岗放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夜夜笙歌的场景,想必一定热闹非凡、红极一时。

放眼望去,东南方向的水田坪乡间小路像玉带一般曲曲折折,山脚下西汉高速在山谷间若隐若现,四周的青山绵延不绝。站在山寨,可以真切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下的一切动向尽收眼底,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古代,山下是子午道的一个通道,自洋县黄金峡、桑溪、金水至大河坝、石泉两河,过往客商、马帮、军队络绎不绝。但只要在此通行,山上土匪就会一目了然,早早做好防御或者下山抢劫的准备。难怪老人说这里的土匪吃三县米(佛坪、洋县、石泉),狡猾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想着好不容易来了一次,一定要看看整个寨子的全貌,顺着山梁的小路,拨开树枝和竹林,我们继续向北前行,终于走到了山梁的尽头,发现了另一个寨门。这个寨门也是石条砌成,门外是陡峭悬崖,下面深不可测。正北方向,只见对面是笔陡的石山峭壁,突兀森郁,赫然矗立着几棵高山冷杉,如西岳华山一般奇险无比,让人望而生畏。石岩上隐隐约约可见有斑斑点点鸟雀的粪便,可能是蝙蝠的,也有可能是老鹰的,想必这就是老人口中的金子岩了。真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看到最美的风景,必须爬得更高。

我们在山顶上迎着凉爽的风,饱览美景,放声高歌,肆意狂吼,返璞归真。玩够了了,我们便整队下山。有道是:上山不易下山更难,坡陡路滑,我们拄着手杖,拨开荆棘,斜着身子,举步维艰。尽管大伙儿都小心翼翼,但还是多次滑倒,或者被野刺剐蹭,有的摔伤了膝盖,有的摔疼了屁股,有的划伤了小腿和胳膊,有的衣裤剐烂了多个小口。历经五个半小时,我们安全返回唐家。坐在屋檐下的板凳上,看着一个个凶喘肤汗、伤痕累累的狼狈样子,大家面面相觑,会心一笑。

淳朴厚道的唐叔、慈祥随和的大妈早已给我们做好了白米蒸饭,锅巴黄亮亮的,香脆可口,土豆丝、自制水辣子全是自产的绿色食品,饥渴难耐的我们一阵狼吞虎咽,一大盆米汤也被我们喝个精光。我打着饱嗝和唐叔拉起了家常,得知他年轻时在青海当过兵,曾多次爬上过铁瓦寨。现在,人老了,腿脚不灵便了,便再也没有上去过。但他们却是离铁瓦寨最近的人家,他们是铁瓦山寨的守护者。临走时,我们给老人掏出一百元饭钱,两老说什么也不要。不得已,老吴将武当山买回的龙头拐杖送给了唐叔,留作纪念,我们便驱车返程。

回城的车上,我在想: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为了躲兵患,躲匪患,或者有些土匪占山为王,安营扎寨,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都选择往偏远的险峻山林居住。正因为此,佛坪境内的高山上才有了太平寨、二郎寨、黄家寨、西峰寨、瓦寨子等诸多山寨。而如今,那些地处深山老林的山寨在似水流年中逐渐消失殆尽,只留下了一堆堆遗迹废墟和一段段神奇故事。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国泰民安,大多数山民都搬迁至开阔地集中安置。村村通、户户通四通八达,摩托车、小汽车家家都有,老百姓出行再也不用跋山涉水了。偶尔爬个山、走个路也变成了一种休闲娱乐和健身方式。我们得有多幸福啊!

交通信息

作者:焦富军

来源:佛坪旅游s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