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商洛

植树造林,让秦岭绿越来越浓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6-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行走在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不一会儿,

森林、草甸、山峰、岩崖、瀑布、溪涧…

一系列天然景观全部涌入眼帘。

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

不禁也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而欣喜。

近年来,

秦岭地区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

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

退耕还林等工程,

使森林质量明显提高,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强,

自然灾害明显减弱,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天保工程 增加水源涵养量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态功能最完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

6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镇安县的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四海坪景区。

千手栎姿态奇特、四照花白色纯洁、红豆杉珍稀独特、铁匠木坚韧无比……一棵棵古树形态各异,它们历尽岁月冲刷,却仍生机勃勃。

陕西秦岭总面积5.82万平方公里,其中70%是森林,而秦岭森林的80%又是天然林。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木王国有林场之中。护林员齐昌君已经在这坚守27年了。几乎每一天他都会上山巡护,看看林场里有没有人滥砍滥伐,树木有没有遭遇病虫害,游客有没有携带火种。冬春防火期,齐昌君还会入户对周围村民进行防火宣传,和他们签订协议。

“一棵树长大不容易,将它们管护好就是我的职责。这么多年,我们这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齐昌君自豪地说。

木王国有林场场长郑自君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林场受到松材线虫和小蠹虫危害,近8万亩松林面临毁灭性的灾难。林场护林员们和技术工人们克服重重苦难、踏遍沟沟岔岔,利用诱捕、飞防、采伐和烧毁等各项措施,持续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如今成功遏制住了病虫害蔓延的势头,保住了8万亩国有松林安全,维护了秦岭南麓的生态安全。

木王国有林场在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的同时,加大公益林建设和中幼林抚育力度。2015年至2019年,该林场累计在镇安其他乡镇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4000亩,中幼林抚育4.4万亩,有效促进了植被恢复,防止了水土流失。

得益于天保工程,秦岭林区内的天然林面积达3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9.65%,森林蓄积达2.7亿立方米。

保护秦岭不仅让陕西受益得实惠,也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在2014年到2019年的五年间,以秦岭为源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提供258亿立方米的水,缓解了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等省市供水问题,受益人口接近6000万。

长防工程 让水更清鸟更多

丹凤县境内沪陕高速路下,丹江河碧波荡漾。红嘴鸥漫步其中,绿头鸭悠闲游走。

6月4日,记者在丹凤县林业局长防办工作人员李小弘的带领下来到丹江边的棣花镇棣花村南沟。

丹凤县山地土层较薄,山地岩石裸露面积约10%左右,且大部分土质松散易被水冲刷,1991年该县水土流失面积1329平方公里。

李小弘告诉记者:“在南沟植树造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说挖坑,山上没有土,裸露在外的是坚硬的石头,用铁锨根本不可能挖出坑,我们试了很多种办法,最终用风镐才在石块上钻出了一个又一个坑。”

“南沟的山还异常陡峭,坡度最大可以达到60多度,造林人员无法在上面直立,我们就在山上建立滑道,造林人员送上去,然后在他们身上系上安全绳,树苗和土也是通过滑道运输的。定根水则用高压泵抽上去。稍微平坦的坡面,辅以人背树苗手提水。”李小弘补充道。

如今的南沟,山脚下绿色防护网整整齐齐,山坡上油松侧柏密密麻麻。

据李小弘介绍,丹凤县地处长江二级支流丹江源头区,丹江由西向东穿中而过,境内总流量13.5亿立方米。全县长江流域面积232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6%。

长江防护林工程开展以来,丹凤县在高山、远山森林覆盖度较低的区域进行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中低山进行人工造林、连片治理为主;丹江支流河川以栽种护岸、护田、护路、护村庄的四旁植树为主。

植树造林换来绿水青山。2019年丹凤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1280.8平方公里。

“记得小时候,丹江河背后山上石头裸露,看起来光秃秃的,一下雨河水就变黄了。现在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丹江河都是一汪碧绿,鸟儿和鱼儿也越来越多。”丹凤县林业局刘孟梦如是说。

在2010年至2020年第三期长江防护林工程中,截至2019年陕西完成国家下达建设任务4.2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0万公顷,封山育林3.13万公顷。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秦岭地区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强。

退耕还林 让绿更浓民更富

“别小看这一根小木棍,一路上打打草皮,就能把附近的蛇吓跑。”6月6日,石泉县59岁的林业工程师牟国安在城关镇东风村的山林里边走边说。这也是他20年来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路上走出的经验。

“刚开始宣传政策不容易,村民们第一想法就是觉得我们要抢占他们的土地,讲的口干舌燥也没几个搭理我们的,有些乡亲甚至拿棍子撵我们!”回忆当初,老牟笑的有点儿无奈。一次不行就多跑几次,一遍讲不通就多讲几次,渐渐地村民们清楚了政策,明白了退耕还林对来说是好事。

每年牟国安都要在石泉各个乡镇跑上几遍,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20年来用一根树棍开路,一支笔绘图,走到哪将政策宣传带到哪,将正能量鼓舞到哪,将新思路开拓到哪。

在牟国安一批人的带动下,2014年至2019年,秦岭地区退耕还林170.0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8.02万亩,荒山造林2万亩。此外,秦岭地区充分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为秦岭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结实基础。

汉滨区瀛湖镇东坡村,临近瀛湖,土地贫瘠,群众历来靠天吃饭、广种薄收。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后,东坡村根据当地实情,1389.88亩退耕地全部由村两委牵头组建成立的东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上了拐枣。

东坡村53岁的贫困户曹文成介绍:“这次我家有18亩地退耕还林,我得到了2.1万元退耕还林补助。因为我将这些地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每年每亩地还能获得30%的效益分红。我和媳妇还会在合作社务工,一年还能领取1.5万元工资,几项算下来每年稳定收入就有3万元。这比我退耕之前自己种地赚得多多了!”

这轮退耕还林,东坡村群众共享受国家直接补助近167万元,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加入到合作社务工,多了一笔工资性收入。2019年,东坡实现整村脱贫。同时,退耕还林使村里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曾经小沟里遇雨就浑的河水如今清得都能捧起来直接喝了。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秦岭地区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曾经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改变。如今的秦岭,绿色越来越浓,人民越来越富,一幅生态惠民图正徐徐展开...... (陕西日报记者 师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