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文化

陕西文化共享:信息化奇葩结出惠民之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4-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看书难、看电影难、了解新技术难,是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的三题,在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黄土高原更是如此。然而随着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被“信息贫穷”困扰多年的三秦大地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作为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的网上窗口,陕西文化信息网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这里不仅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和西安事变的相关视频,有信天游和秦腔的最新展演消息,还有剪纸、腰鼓等陕西民间艺术的介绍,可以说是了解陕西悠久历史和特色地方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

  但陕西文化信息网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收集了大量的农业实用信息。在“陕西农业”专栏里,就有大量像“大棚葡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小牛穿鼻圈四注意”这样的养殖技术。而这种文化艺术与实用技术的结合,正是文化共享工程的一大特色

  据陕西省文化共享办副主任秦升介绍,从2002年开始,文化部和财政部就联合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对优秀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并通过互联网、卫星等信息化手段服务基层群众,从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科技兴农。陕西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试点省份,也开始了工程的建设。

  陕西是文化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要实现文化共享首先就要将这些海量、分散的文化资源汇集和整理。为此,全国文化共享陕西省分中心,抽调省图书馆的精干力量成立了文化共享办公室。办公室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和组织全省文化系统进行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数字化整理。

  “我们整理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陕西本土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和大量实用的农技信息。” 秦升向记者介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西安事变“、陕西帝王陵、秦腔艺术等等,我们利用馆藏的文献和收集的资料,把它们做成一个个涵盖文字、视频、图片的专题数据库,最后再通过各种信息化渠道在全省进行共享。”

  秦升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陕西省分中心共加工文化信息资源14.8TB,包括817部共670个小时的各类视频、6865张图片和71.5MB的文字内容,共建成20类180个数据库。这些内容涵盖了陕西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与当地的农业信息需求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前期的资源整理工作让文化共享 “有米下锅”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