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经济生活  财经

百分比艺术 让微改造社区更美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老社区微改造,能让那些触摸不到的城市回忆、人文气息、艺术氛围,可以在触摸得到的居住空间中得到延续。近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广州城市艺术周创始人翟月,她的创作团队在2019年12月完成了“永庆有鱼”文创项目后,接着投入到华康小区微改造当中。而且这一次的社区微改造,有了新的尝试:“百分比艺术”概念引入,让艺术力量在社区微改造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伟婷(署名除外)

  “百分比艺术”改造社区 做法与国际接轨

  “百分比艺术”,是发展公共艺术上的一个概念,英文是“Percent of Art Program”,基本含义为: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造,并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

  广州城市艺术周创始人翟月,她的创作团队在2019年12月完成了“永庆有鱼”文创项目后,接着投入到华康小区微改造当中。“社区沟通是我们进驻微改造项目首要环节,也是坚持始终的事情,”翟月说:“我们希望能推动成为社区自发性的微改造项目,并作为城市‘百分比艺术’改造的范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老旧社区改造模式都采取了“百分比艺术”概念,即把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的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做法第一个优点是能使公共艺术的建设资金有保证,且能在观念上解决公共艺术可有可无的陈旧观念。”

  她以美国达拉斯市作为“百分比艺术”为例子:该城市通过公共艺术建设条例法案明文规定:凡市府公共工程,均要拨出建设总经费的1.5%作为公共艺术基金,其中的1%作为购置和布置公共艺术品费用。0.25%作为日后维护和保养。剩下的0.25%作为公众参与相关的公共艺术活动费用,如参观、展示、讲演、研习班等。

  翟月表示,“百分比艺术”在本质上是为了引起大众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希望提升大众对公共艺术的爱护意识和审美意识。同时,“百分比艺术”的改造执行,通常由选出的社区代表参与,一方面对公共艺术作者权益给予尊重,另一方面让居住者有更多参与感,“华康小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与缘由下进行微改造的,我们希望‘百分比艺术’能成为旧城微改造的新型示范案例。”

  颇让人意外的是,全媒体记者采访过程中获悉,提出在华康小区尝试“百分比艺术”概念的,是旧城改造项目产业链中容易被忽略的承包方。“这是第一次尝试,我们从自己的项目施工经费中拿出了1%来为社区艺术做点事情”,广州市华康小区微改造项目承包方胡铭超总经理说,“我认为这是社区微改造进行创新的好时机,而且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得好。”

  社区沟通 开启每个参与者的创造力

  翟月告诉全媒体记者的,华康小区的微改造项目设置了“拟人化”的形象,不仅承载了与居住者沟通的作用,更开启了居住者自发性创意的可能性。其中,有承包沟通的“小悦哥”以及采用数位化设计的、用于宣传栏的人设图案。

  “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小悦哥的作用其实是非常大的,自我们在微改造意向墙上贴出公示开始,小悦哥就没下过班。” 翟月笑着跟全媒体记者解说,“小悦哥”虽然是一张拟人化的二维码,但你扫进去的确是我们团队轮班制在线的人工回答,“在沟通过程中,有一些我们没有想过的创意是由居民们提出来的,比如照片墙的概念中我们只想到日常的人和事,但居民们牵挂的还有公共空间里那只吃百家饭的猫咪。”

  翟月表示,设计师其实也有固有的局限性,尤其针对社区改造项目,团队很容易陷入惯性“创意思维”,忽略掉真正接地气的人文气息。“居住者自发性的创意,一方面是体现了个人参与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传承每个区域独特的人文风格,我觉得这才是城市微改造最终的目的。”对此,广州美术学院杨一丁副教授用一个幽默的比喻告诉全媒体记者:“我不要你觉得,我就是要我觉得。艺术改造需要让每个居住者都一起参与。” 杨一丁认为,居住者充分加入沟通的过程,推动微改造良好发展,“我们需要他们知道,艺术改造的成果是属于居住者们,而不是任何其他机构或其他人的。”

  软硬工程 微微一动很清新

  公共空间:自带“网红DNA”是关键

  是不是每一个旧社区都具备“百分比艺术”改造的条件呢?当然不是。翟月告诉全媒体记者,自带艺术与人文气息的“微改造”与“整改”是不相同的,后者更多是高效快速重建,而前者则是需要被挑选并需要花费在工程建设看来比较漫长的沟通与设计时间上。“华康小区被选上,更重要的是它自带网红基因。” 设计师分析,藏在天河太古汇商圈后花园的华康小区,拥有高密度特色咖啡馆,居住人群以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白领为主,又有“老广州”的传统生活方式,形成天然的可被设计与碰撞的元素。“这些元素在我们进行社区空间研究中显得特别有意思,一些我们看得到的比如围墙、空调架、防盗网等,本身就自带生活气息。”在杨一丁看来,公共空间设计是让那些被看见的个人特色部分,变成居住者共同拥有的部分。“可以是一段共同回忆,一条共同的楼道,一片公用的艺术墙。” 杨一丁告诉全媒体记者。他多次强调,不要小看居住者对艺术和设计的鉴赏力,从小区内数不胜数的咖啡馆就能感受到,老大爷拿着被子跑楼下花园拍晒完后,很可能就散着步去喝一杯手冲咖啡,毫不违和。

  艺术装置:在“动线”上做文章

  所谓动线,建筑学的广泛定义是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的联合轨迹。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魁北克中心医院,是医疗空间的公共“艺术百分比”实践典范,它将13处大型的艺术作品融入医院的整体设计当中,包括楼道边嵌在墙面上模拟萤火虫发光的盒子、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医院家具等。其中门诊大楼建筑外立面,由5张印着山峰图案的徽章组成的公共艺术图案进行装饰,整个图画跨越了8层楼高度,场面震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